无顾问不稳,无诉讼不富。透视这句话背后的商业逻辑,常年法律顾问能够让律师与客户建立联系,在常量业务基础上不断获取稳定的变量业务。
然而法律顾问的工作内容既复杂又综合,往往涉及民事、公司、劳动等多个领域。你是否也有过下面这些困扰:被抱怨“不及时”“不够专业”“没什么用”;耗费了大量时间精力,市场满意度低,甚至影响与顾问单位的其他业务
作为服务的提供方,我们如何用极致的法律服务带给客户专业的法律体验,从而帮助其实现商业目的呢?
打破传统,构建标准化
国外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已经发展了100余年,我国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仍处于萌芽阶段。
近年中办、国办发布法律顾问的多项政策要求,律师提供企业法律顾问服务应打破原有传统模式,构建法律顾问服务模式的标准化。
这是源于传统的企业法律顾问有如下问题:
顾而不问,问而不全;
沟通与协作不通畅;
商业强调利润,法律强调风险,两者脱钩。
最核心的问题是没有标准。
为什么需要标准化?
(一)从混沌到清明,界定常法工作范围,先画线再干活。
纵观法律顾问工作的现状:长期处于混沌状态,无形难以规范,可能是顾而不问,也可能是什么都得顾问,工作缺乏边界和准则。因此需要清明边界,系统梳理常法工作范围,先画线再干活,已达到信息明确对称,保障双方公平。
(二)从杂乱到有序,理流程、优架构、建系统,提升法务效率。
计算机学界有一句经典名言——不要重复发明轮子,意思是别人做好的模块我们直接拿来用就是高效和有意义的。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法律行业。
如果在常年法律顾问服务上已有一个SOP「标准作业程序」,已封装了该领域内处理流程的逻辑,那我们就可以通过固定下来的标准,为我们节省更多时间去处理真正的难点,去填充和完善,而非再将时间花费在程序的梳理上。